第一章 前世今生 李学武皱着眉,眼睛无神地盯着棚顶。 耳边不时还会响起冲锋号,喊操声和炮弹声。 歪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日历。 1965年11月15号,星期五。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再撕掉一页。 也就是1965年11月16号,星期六。 还是不习惯没有手机提示日期和时间,右手在枕边摸索了个寂寞。 虽然才刚11月份,京城已经下了两场雪,很是寒冷。 听老人说过这个年代比后世冷。 李学武听着寒风抽曳,从窗缝中传来“呜呜”声,很是珍惜被窝中那一点点温暖。 不是李学武不愿意起床,实在是李学武被棉被绑架了。 李学武看着窗外尚且黑着的天色,分不清是几点钟。 自火车上下来,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多久,现在炕还是跟火车一样在晃动。 李学武知道自己是习惯火车的节奏了,需要适应一两天。 李学武已经不再像刚刚穿越过来时的懵懵然,记忆就像屋檐上的雨滴,一点一点滴在脑海中,慢慢回忆着这具身体的往事。 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两个多月,这是转业回家的第一个早晨,穿越来的两个多月时间多数在病床上度过。 这个身体的原主也叫李学武,今年十九岁,六二年参军,在西南某地服役。 李学武自己知道,原来的李学武当时就没了。 只在脸上留了一个疤瘌。 自己是穿越来的,一个人到中年混迹国企,碌碌无为的老混子,啥都玩,都不精。 好在这具身体的记忆部分承载融合,还有一些是战友讲述给他的。 李学武了解到自己好像来到那个恨而向往的剧情中了。 考虑到李学武的情况不适合再继续服役,部队征求李学武的意见后安排了小型的授奖仪式和转业退伍仪式。 李学武退伍回家,背着行李,拿着自己的籍贯信息,找到京城的家。 因为到家已是夜间,也没有多谈,吃了口米粥就躺下睡了。 原身住在京城南锣鼓巷附近的大杂院,有三间房子,拢共六十多平米,住着李学武一家九口人。 李学武扫视了一眼这个屋子,原是四合院里的厢房,隔成三间屋子,北面的一间东西各搭了两铺炕,东面是李父、李母、小妹住,西炕是李学武奶奶、三弟、李母的父亲刘家姥爷住,李学武的突然回家,把奶奶挤到东炕去了。 中间的一间做起居客厅、餐厅和厨房用,南面的一间原是李学文和李学武的屋子,现在是大哥李学文和妻子在住。 昨晚李母初见二儿子突然回家,很是唠叨了一番。 李学武的父亲李顺冷着脸,说了一句:“不成器,早点歇着,明天安排工作去”。 李学武也大致了解现在的家庭。 父亲李顺今年40岁,是京城中医院的医生,54年在献医献方时进入中医院,靠着四等12级79.5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 李母刘茵没有工作,在家操持家务,伺候老人。 从李母的口中得知今年出了很多事,李母口中也唠叨李学武为啥在部队出了事不跟家里言语。 今年年中,李家大哥李学文大学毕业留在学校任教,做物理教员,已经开始领工资,同时与同学赵雅芳结婚,赵雅芳今年也留校任教,是数学教员。 提到大哥学文两口子,李母骄傲、欣喜的神情,溢于言表。 李父也是微微昂着头。 三弟李学才今年也特别争气,考上了医科大学,很是给李父涨了脸,倔强的李父头一次露出欣慰的表情。 盖因三个儿子,老大沉迷学问,无心医术,老二惹是生非,伤人无数,救人是不行了,老三虽然也是调皮,倒也争气,考上了医学院,算是家传的医学后继有人。 小妹李雪今年上高中二年级,也是班里的尖子生,学习优异,李母骄傲的不行。 无怪乎李母骄傲,这年月谁家能供得起四个学生,其中两个已经是大学文化,还有一个准大学生。 即使是最不争气的老二也是高中毕业。 更何况今年进门的大儿媳也是大学生,两口子都是大学老师,人家见到都要夸几句李母有能耐的。 很是把当年李学武败坏的家庭名誉挽回了不少。 今年7月,老家来信儿,母亲病故了,李母带着一家人回家奔丧,看着老父亲孤苦伶仃,只能流眼泪。 李顺打从结婚起就不理家事的,都推给刘茵,生养四个孩子,伺候老母亲,将家里经管的井井有条。 李顺不晓得自己的工资花去了哪里,是否盈余,但就算不够用,妻子也未曾抱怨。 老丈人是要接到城里的家去的。 刘父见李顺开口,说啥也是不去的,哪里有去女婿家里养老的,让女儿太难看。 直到见李顺态度坚决,学文、学才架着出了门,才算同意跟着女儿、女婿来了城里。 刘父是村里的木匠,这趟搬家,李顺很是拉了一大车木匠工具回家。 刘父内心打算,只要能挪动腿脚儿,咋地也不给女儿女婿添负担。 这李家几口人就住在了四合院前院的厢房里了。 李学武因伤需要转业退伍的特殊情况,且是战斗英雄,部队置信地方,应妥善安置,街道协调武装部安排李学武进工厂里工作。 李学武抬手摸了摸脸上的伤疤,又借着昏暗的光线再次打量所处的这间屋子。 房顶糊着发黄的旧报纸,墙壁上斑斑点点的灰迹,窗户的玻璃也是小块的,灰突突的。 两铺炕中间是一溜柜子,柜子上摆着一个小座钟,一个镜子,几个瓶瓶罐罐,应该不是中药,李父的药材和书籍都在南面那间屋子里。 南边那间屋子只有东边有一铺炕,西边是靠墙的几个柜子和一个书桌。 中间的屋子靠近南屋的是一方灶台,所以学文那屋的炕是做饭时就取暖了的,北边屋子的两铺炕都是烧的门灶子。 堂屋中间一个八仙桌,靠墙是一溜案柜,靠墙角有一台缝纫机。 李学武实在是睡不着了,三弟学才裹着被子打呼噜。 对于刘父李学武叫姥爷,家里都叫大姥。 大姥觉轻,这会儿应该是醒了,咳嗽了两声,就起来穿衣服了。 李学武看了看渐亮的窗户,终究是战胜被子的束缚,起身穿上棉衣跟着大姥一起下了炕。 第二章 凶名在外也在内 大姥见李学武跟着起来了,以为是吵醒了他。 “学武,咋不多睡会儿,还黑着呢,大姥吵醒你了?” 李学武这会儿已经穿了棉鞋蹦下了地,穿上了衬衫和棉袄,又套了外套,嘴里回复着。 “哪儿啊!起习惯了,早上睡不着了,躺被窝里也不舒服” 大姥披着棉袄往外走,不一会儿拿了簸箕和灰耙子,开始掏灶坑里的灰。 李学武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又兑了点暖瓶里的热水,秃噜秃噜地开始洗脸,拆开昨晚背回来的行李,找出牙刷刷了牙。 一番折腾,大姥那边已经倒完了灰,填了柴火,点起了火,烧了一锅热水。 见李学武看着他,大姥嘴里说着:“早晨的洗脸水暖瓶里不够,得烧一壶,牲口早晨得饮温水,不然受不得”。 大姥带来有一匹大青马,一架马车的,就养在房子右边,搭了一个棚子。 李学武嘴里应和着站到了屋内立柜的镜子前。 柜门上镜子里映照出一个浓眉大眼,却脸色苍白的青年。 一身65式绿色外装棉服,领子口标志已经拆除,但不挡英武神采。 衣服是赶上最新一波了。 只是脸上那道疤痕破坏了青春的英彩,整个人的气质显得彪悍凶狠。 李学武对着镜子这个凶悍男子做了个鬼脸。 领子口上的三片红痕迹提醒着李学武,今天依旧是那个年代。 相约1965! 李学武习惯地用手将风纪扣扣上,愣了一下,又松开了风纪扣。 这具身体还保留着原有的一些习惯,有时不注意就会作出原来这具身体的习惯性动作。 就在李学武告诉自己从后世转变到现在普通工人的角色,要适应的时候,肚子“咕噜”一声,涌出一股强烈的饥饿感。 从昨天下午下火车,带着行李找到家,简单地收拾一下,垫啵儿一口就克制不住疲惫钻进被窝开始睡。 大姥看着李学武的小动作,看他不在意脸上的疤痕,微微笑了笑。 “学武这一身儿英姿挺拔,是个好男儿,男人面皮不打紧,有力气才好”。 虽然昨晚回来看着家里人的态度都不是很好,但是大姥爷看着自己是慈祥和关爱的。 小时候淘气,暑假和寒假都是在大姥家度过的。 李家生活上不注重外物,李顺的工资除了供四个孩子读书,都用在吃食上了,兄弟几人身高都不矮,李学文一米八,李学武一米八三,李学才今年17岁就一米七八的个子,连李雪都快有一米七的个头。 这几年多亏了李学文有补助,李学武入了伍,家里才吃的开,不然难免要饿肚子。 家里除了一个小座钟,没什么家用电器,缝纫机还是大哥学文结婚时紧巴巴攒钱买的,两口子自行车都没有一辆,开学以后,上下班一直都是挤公交车。 李学武17岁离开家,在南面伙食不差,硬是练了一副好身体,不然也不可能那么灵敏地护着战友。 “大姥,我没那么娇气,都两个多月了,早看得开了” 大姥看李学武话语里说的真挚,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抬眼仔细打量了他的脸,昨晚一是时间紧,而是刘茵拉着儿子的手不放,三是怕孩子伤心,大姥一直舍不得关问。 “跟大姥说说,咋弄的?” 李学武蹲在灶坑门往里面填了两把柴火,直起身来到八仙桌前,坐在了大姥的对面。 “都过去了,躲炮弹,我扑到地上,脸撞在先前土里的炮弹片上,磕的,脑袋因为怼在地上,也震伤了,以前好多事情都不记得了” 大姥震惊的张大了嘴。 “咋回来的?当时没救治吗?” 李学武抬手摸了摸脸上的疤。 “战友背回来的,送到急救所,看我只有脸上外伤,就没管,有个女医生扯开我脸上的肉拿着棉签消了毒就给合上缝了起来,脑袋的问题是我醒了之后发现的,我战友说,医生说我这伤不算事,急救帐篷装不下,在外面撂了两天” 李学武“嘿嘿”笑了笑。 “那医生给我复查,见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才注意到我不对,跟我谈了几句,叫我的同年来,我也认不出,才送我到后方,在医院养了两个多月,不适合南面生活了,就选择回来了”。 这会儿李顺和刘茵也披着衣服下了炕。 “这么早就起来了啊,刚在炕上听了你说,这孩子,你咋不给家里来个信儿?” 大姥点了烟袋锅,抽了两口。 “回来也好,让你妈给你补补,以前的事慢慢记,工作有安排吗?” 李顺穿了衣服就出门去了。 李学武看着这个中年妇女,虽然昨晚没有仔细观察,但是碍着父亲的冷脸,在唠叨和叙事中还是能感受着浓浓的母爱和关怀。 “离得那么远,去了也不方便,就没写信,我能动的时候已经准备回来了,团里说地方会安排,回来之前地方来信说是安排好了,按转业正常安置”。 刘茵看着这个二儿子,早忘了他以前的调皮捣蛋,只觉得心疼。 老话儿讲“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二儿子参军也是实属无奈,上高中时天天惹祸,最后撵到GZ三弟那儿去当兵。 李学武三叔是年轻时候去的南面,奋斗了多年,接到家里来信,便安排李学武进了部队,哪想到部队开拔去了南方。 三叔问过李学武的意见,拍了拍他的肩膀连声说是好样的,就让他跟着部队出发了,还写信给大哥大嫂言说学武勇气非常,当是好男儿。 看着眼前这个沉稳彪悍的二儿子,刘茵怎么也无法将记忆里那个混世魔王与现在联系在一起。 要不怎么说那里是大熔炉,真是锻炼人,就是脸上的伤疤以后不好找媳妇儿了,心里暗自担心。 聊了这一半天,李老太太也穿着衣服起来了,李学才、李雪见屋里众人都起来跟二哥聊着,也都起来穿衣服、叠被子。 李学才从小就怕这个二哥,玩儿啥也不带他,玩的狠,打人也真狠,惹了很多乱子,从小就不敢跟着二哥,一是怕二哥打,二是怕老爹打。 李雪小时候是摸不着二哥的边儿的,所以都是看着、听着可怕,却不知道三哥嘴里的二哥如何可怕,但是自昨晚看见这个二哥回来,一脸的凶悍气息,真是吓了一跳。 可能岁数小,不清楚这叫杀气。 第三章 老爹撵人 第四章 分家 第五章 安排工作 第六章 工作确定 第七章 大院生活 (恳请各位赏票) 第八章 一大爷 第九章 想当初,老子滴队伍才开张,总共... 第十章 兄弟哪片儿混的,我是 第十一章 二道贩子 第十二章 若只如初见 第十三章 那谁知道啊,问村长去! 第十四章 爸爸去哪了 (新人新书啥票都想要) 第十五章 老李,猪!猪! 第十六章 爹,你会杀猪吗? 第十七章 俺可是老BJ银 第十八章 傻柱杀猪 第十九章 自作多情 (跪求推荐票、月票) 第二十章 杀猪菜 第二十一章 盗圣偷肉 第二十二章 格局打开,那啥自然来 第二十三章 说天亲... 第二十四章 大嫂 第二十五章 轧钢厂报道 第二十六章 三十七块五 第二十七章 恰饭嘛,不寒碜 第二十八章 拜师 第二十九章 暗授机宜 第三十章 治安股长 第三十一章 19岁的三十七块五 第三十二章 他来了他来了 第三十三章 轧钢厂“保安团” 第三十四章 王卫东我保定了,我说的! 第三十五章 队长,别开枪,是我呀 第三十六章 集合~~~ 第三十七章 应抓十人,实抓十二人 第三十八章 太不检点了 第三十九章 那得加钱! 第四十章 西跨院 第四十一章 带插图的 第四十二章 学着傻柱解猪肉 第四十三章 王妈妈 第四十四章 鸡丢了 第四十五章 嘴炮战神VS菜刀勇士! 第四十六章 做人不能太自私啊!(天热给大家补补水) 第四十七章 杀鸡焉用宰牛刀 第四十八章 我的鸡... 第四十九章 阳光灿烂 第五十章 我还不知道您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