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朕的公主 大唐麟德二年桃月,长安大明宫。 雕梁画栋的含凉殿外,此刻已是大门紧闭,武皇后身边的大公公杨毅,手持着浮尘,焦急的来回踱着步。 殿外四周的长廊,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们尽数到场,她们带领着手下的宫女们排成整齐的纵队静静地等候在外面。 每个宫女的手中,都捧着一个托盘,里面放置着各类器物。 尚服局备好了华服、玉带、内衬、鞋履、围帽、襁褓…等大人小孩应用之物。 尚食局备好了各式糕点、瓜果、参汤、以及药膳。 尚寝局命人抬来了新的被褥、头枕、床席、帷帐,烛炭、温水等。 就连尚宫局,都提前写撰写好了两份男女祝文。 未经传召,任何人不得踏进殿内一步,所有宫人各司其职,等候殿门被打开的那一刻。 而含凉殿内,隔着屏风的偏殿里,太医署的医官也都早早恭候在此,两个太医令率领着两个太医丞,四个太医监,八个太医全部垂首而立,随时听候传召。 尽管他们事先已做好万全的准备,但仍不敢有丝毫怠慢,紧张的气氛下,太医们时不时地有人擦拭着额头的冷汗。 含凉殿的卧房里,摆放着一张巨大的龙床,龙床的蚊帐早已被拆走,一条黄色的丝带穿过屋顶的悬梁,两端被龙床上的一个中年孕妇紧紧地抓在手中。 宽敞的屋内跪满了人,有稳婆、伴人、乳妇、抱女、洗泽人,以及十几个举着托盘的内侍女官。 她们的托盘内放置着接生用的金剪银刀,初生儿的衣服小帽,熬好的参汤草药,还有辟邪的佛像圣物。 龙榻一侧,一个满头银发的妇人恭敬地跪在床边,身旁跪着一个女官,女官举过头顶的托盘里,整齐地叠放着裁剪好的丝巾,妇人不断地拿着丝巾替床上的孕妇擦拭额头上的汗水,用过的丝巾随手一扔,自有俯地的女官挨个捡起。 床上中年孕妇五官精致,仪态雍容,眉宇间透着一丝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她死死地抓住悬在梁上的黄稠丝带,手背青筋凸起,用尽全身的力气外往使劲。 床尾处,还跪坐着三个稳婆,两个稳婆一左一右扶住孕妇屈膝的双腿,中间那个稳婆观察着情况,不时地会轻声说一句:“请娘娘再使点力?” 被唤着娘娘的中年孕妇,叫武则天,她是大唐帝国第三任皇帝李治的妻子,也是这个帝国新晋的后宫之主。 此刻,她正在大明宫内,生下她的第六个孩子。 她从未想过,四十一岁的高龄,居然还能再当一回人母。 她是信佛之人,从得知怀孕的那一刻,就下定决心要生下来。 岂料,怀胎足足十二月,腹中的小家伙始终不肯降生,如今好不容易到了临盆,却把她这个娘亲折磨得生不如死。 在此之前,她已经生过五个孩子,按说早已轻车熟路,没成想,这一胎竟比前五胎加起来都要难生得多。 从早上到现在,两个多时辰的煎熬,她是一路疼过来的。 尽管撕裂的阵痛让她也想学着别的孕妇那样放声嚎叫,但不屈人下的性子,让她永远不会把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在别人面前。 “崔待诏,现在什么时辰?” 躺在榻上的武则天为了转移身体的疼痛,对身边的银发妇人又是一问。 她全然忘了,一刻钟之前,她已经问过一遍。 “回娘娘,未时三刻!”崔待诏仍是恭敬地答道。 “陛下那儿,也已开始了吧!”武则天喃喃自语。 “娘娘,要不要派人请陛下回来?”崔待诏一边小心伺候她,一边低声问道。 “不必!”武则天毫不犹豫地拒绝。 她深吸一口气,调整好呼吸节奏后,使出浑身力气,最后一搏。 “轰”的一声,一道春雷划破天空。 少顷,太液池的水面上波纹密布,大唐新年后的第一场春雨准时落下。 伴随着阵阵春雷,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响彻整个含凉殿。 生了,终于生了!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武则天解脱式地躺在龙床上,苍白的面容努力保持着皇后的威仪,她不想让别人瞧出她一丝狼狈。 已经体验过五次初为人母的喜悦,对于这胎,武则天也没觉得有多高兴。 她没有第一时间关心孩子,而是挥了挥手,接过崔待诏呈上来的琉璃杯,慢慢地喝着水。 不一会儿,抱女怀中抱着一个红色的襁褓,里面包裹着洗泽后的新生儿,乌黑的头发,粉嫩的脸蛋,清澈的眼睛,说不出的乖巧可人。 “恭喜娘娘,为大唐诞下一位公主!” 抱女跪地将襁褓托举到床沿,所有人纷纷跪下,齐声高呼:“恭喜娘娘,诞下公主!” “哐当!”一声,琉璃杯从武则天手中滑落,掉在地上摔的粉碎。 公主?女儿?本宫生的女儿! 武则天痴痴地看向那小家伙,只消一眼,目光再难移开了…… 与此同时,长安城南郊,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皇家仪式。 千牛卫一千多人,全副盛装,锦旗招展,拱卫着皇帝李治,浩浩荡荡地来到明德门外。 今天是大唐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班师回朝的日子,老将军戎马一生,先后灭突厥,平葱岭、灭百济、伐高丽、抵御吐蕃,为大唐开疆扩土,稳固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年事已高,李治体恤老臣,特许老将军回长安颐养天年,苏定方率领这些年有功的将领和步卒两千余人,回长安觐见君王。 李治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在临时搭建的迎将台上,亲自为老将军倒酒,然后君臣二人一同举杯,同台下三千将士一道,在绵绵的春雨中,共饮德胜酒! 之后,御前公公宣读圣旨,对有功之士进行封赏。 圣旨方念到一半,武后身边的公公杨毅策马而来,进到台下后翻身下马,三步跑上台阶,跪在李治身前,有些语无伦次地禀道: “启奏陛下,娘娘生了,是位公主!” 李治先是一愣,待听到公主两个字后,嘴皮都有些颤抖: “你说皇后为朕诞下了公主?” “回陛下,千真万确,是公主!”杨毅也是一脸的激动。 谁都知道李治宠爱武后,自长公主夭折后,武后连着生了三位皇子,却再也没有出过一位公主,如今李治老来得女,怎不能令他高兴!。 巨大的喜悦感占据着李治的心头,随行的文武百官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以老将军苏定方为首的武将,以宰相郝处俊为首的文官,所有人全部跪地齐声高呼: “恭喜陛下,喜得公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千将士三呼万岁,高亢的声浪盖过了天际的春雷。 李治再也控制不住,放肆地大笑,连说了三个“好”,龙袍一挥,示意众卿平身。 尽管仪式还没结束,但李治的心早已飞到皇宫里了,他扶起苏定方,有些歉意道: “老将军,你看这…” 不等李治开口,苏定方很识大体地笑道: “皇室添丁,此乃国之大事,请陛下速速回宫,照看娘娘!” “老将军说的是极是,朕先回宫一趟!”说着,又对宰相郝处俊叮嘱道:“郝爱卿,你代朕陪老将军入城!” 说完,不等对方还礼,转身就往台下奔去。 李治的中途退场,自是有失君王礼仪,谏议大夫刚想出来谏言,被宰相郝处俊一把拉住。这个时候,谁还敢去惹这个天子不悦。 李治没有选择乘马车,而是径直走到杨毅公公驾驭的马匹,翻身一跃,手握紧缰绳,独自策马往皇宫疾驰而去。 这个举动骇得金吾卫统领脸色大变,慌忙组织一小队骑兵,亲自跟了上去。 三月的春雨连绵不绝,落在李治的脸上,透着丝丝的凉意。 最近几年,李治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头晕目眩,处理政务变得愈发困难,不得已,只能安排皇后垂帘听政,参与国家大事的治理。 太医署三番五次叮嘱他,不可淋雨,不可操劳,不可情绪过激,如今他为了见新生的公主,顶着春雨,兴奋地策马而行,头脑反倒是一片清明。 他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变得年轻了,一如二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 李治一路飞驰,进到皇城后也不下马,而是策马踏上台阶,自下而上,几百步的台阶被他跃马而过。 行至大明宫广场,春雨骤停,午后的阳光从云层中照耀出来,大明宫的楼台雨榭被染成一片金黄。 李治回转马身,阳光刺得他有些睁不开眼,他把手放额前,从大明宫俯瞰整个长安城。 长安一百零八坊星罗棋布,炊烟袅袅,车水马龙,俨然就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若非公主出生,李治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细细地俯看长安城了。 而今四方平定,番邦纳贡,他脑海里突然有了个念头: 莫非朕的公主,就是祥瑞之兆,预示着我大唐王朝尧风舜雨,国泰民安? 第02章 我叫李令月 第03章 武氏家人 第04章 李治惹祸 第05章 废后风波 第06章 奉旨逼宫 第07章 公主的满月礼 第08章 武后的反击 第09章 武后摊牌 第10章 自我救赎 第11章 敏月之死 第12章 你好,婉儿 第13章 太子挨打 第14章 武后发怒 第15章 坐太子的椅子 第16章 不愧是你 第17章 两个活宝 第18章 请叫我薛绍 第19章 苦肉计 第20章 见婉儿 第21章 猜猜我是谁 第22章 太平和婉儿 第23章 尚功局 第24章 半步成诗 第25章 青衣恶女 第26章 薛三郎 第27章 武后之怒 第28章 长安乱 第29章 拯救公主太平 第30章 秋后算账 第31章 杀! 更新延后 第32章 原来如此 第33章 戏婉儿 第34章 想歪了 第35章 夜宴 第36章 有猫腻 第37章 母子相残 第38章 送别 第39章 滚!滚!滚! 第40章 人定胜天 第41章 逼疯李治 第42章 清官? 第43章 真的穷 第44章 浪大鱼多 上架感言 第45章 好人何山 第46章 持刀人(二合一) 第47章 来打我呀 第48章 石清风(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