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来自秦始皇的震惊 ‘家人们,谁懂啊!有一个不靠谱的宿主是什么感受。’ 别人的统子跟着宿主都能大鱼大肉,自己怎么上来先挨刀?系统9527很是无奈。 谁让自己运气背呢,才绑定宿主,宿主就出现车祸。 弄得自己不得不耗费能量,才算把宿主抢救过来。 想想他系统9527在无数历史中,帮助无数的宿主完成了历史直播任务。 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只是从来没有这么倒霉过。 感叹完,他就赶紧调成低频模式,只期望宿主不那么倒霉,能够快速的给他补充能量。 要不他还真怕自己嗝屁了。 就在系统转换低频模式不久,陆风悠悠的醒来了。 “你们要干什么?” 陆风很是警惕的看着围过来的医生,不安的拉了拉自己身上的被子。 就算这样,他还是感觉不安全。 这些医生一个个眼冒绿光,不会是要嘎他腰子吧? 记得自己刚才自己还在坐车去上班,然后看到一个车不按规矩的的冲了过来,难道出车祸了? 再一看,就见很多医生围在陆风床边,个个面色激动,看着自己像极了自己去看大熊猫的。 陆风瞬间觉得情况不对了,哪家医院会这样,这怕是割腰子集团吧? “陆先生不要紧张,我是急诊室的康主任,带他们过来查看下你的病情,没想到你这么快醒来,我叫他们给你体检下。” 康主任说完,就开始安排体检的工作。 看到这种情况,陆风并没有放松警惕,这情况实在是刚才太吓人。 这让谁一觉醒来,就看到一群人眼睛冒着绿光的看着你,你心里能够安心? 康主任并没有放弃,要知道一个被撞的快嘎的人,突然醒过来,并且身体极速的恢复,这是什么? 这是医学奇迹啊。 这让谁能忍住不心动? 加入自己的课题,那就奖金,名声。 只是他等待检查结果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打击到了他。 患者出院了。 这让等着陆风检查数据,想着怎么劝说陆风的康医生直接气死。 一场车祸,陆风也想明白了。 和谁过不去也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既然工作让自己不痛快,那就换个老板。 出院第三天,他就在朋友的祝福下,辞去了自己996的工作,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再找一个轻松的工作。 人生怎么不能活?他选择了摆烂。 气的龟缩在陆风的系统9527直拍大腿,说自己遇人不淑,很是后悔。 办完离职报告,陆丰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 看了下时间,发展还早,就掏出自己的华为手机,准备开始刷某音。 正在抱怨的系统看到这种情况,后悔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现在虽然缺少能量,不能使用链接宿主,给宿主发布任务这种高耗能模式,可是我可以开起基础功能,把手机屏幕投屏到万界。 要知道是大数据时代,完全可以用这个方法。 想到这里,系统9527激动了起来。 就像那些肾亏的人看到灵丹妙药一样,‘我还有救,我还有救’。 【叮。】 【万界链接中。】 【已连接成功。】 【开始万界投屏。】 【万界投屏成功。】 随着投屏成功,历史中的各朝也出现了天幕。 突然出现的天幕,引起了各个朝代百姓的恐慌,纷纷猜测天幕的来历。 有人说,这是九天玄女布下的大阵,为了警示后人。 也有人说这是玉帝布下,可查看天下百姓。 只有系统心里有点苦,不开启前,他看能够开启低频模式,现在只能开启休眠模式,只希望宿主争点气。 秦朝。 秦始皇手握宝剑,不怒自威。 “何事如此吵闹?” “陛下,天空出现…出现…。” 还没等他说完,秦始皇就走出了宫殿看到天幕。 这个时候的秦朝,才统一六国没有几年,看着天空的天幕,不知这是哪国余孽所做? 想到这里,秦始皇紧紧握住了手里的宝剑。 六国强大的时候,他尚且不害怕,还怕现在的六国余孽? 呵呵!笑话。 汉朝。 走出后宫的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夺过身边侍卫的弓箭,向天幕就是连射三剑。 只是弓箭穿过天幕掉落了下来,并没有什么影响。 不过他不气馁,而是把弓箭给了旁边的卫青,让他来。 唐朝。 今日朝会,李世民因为一点事被魏征猛喷。 正在他想办法躲避的时候,外面突然慌乱,有人禀报外面情况,李世民抹掉自己脸上的唾沫,和一群大臣走出了大殿。 他倒要看看外面出现什么情况,竟然能够为自己解围。 明朝。 正在批改奏章的朱元璋听到外面的响声,走出了宫殿。 接着他让身边的护卫通知太子,快速赶往皇宫。 随后眼睛一咪,就在思考这是谁在作妖。 要知道这大明朝虽然建立了,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想自己这大明朝安生。 呵呵,谁不让咱大明安生,咱就砍谁的脑袋。 陆风并不知道系统9527所做所为,这个时候他一边吃着饭,一边刷起了视频。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玩手机也大。 【大学特种兵极限24小时吃遍开封,开封太好吃了。】 兵? 听到视频里面说兵,正在低头挑灯批改奏章的各朝皇帝都抬起了头。 不管哪个朝代,兵都是敏感话题。 特别是乱世,有兵就代表着有实力,有实力就代表着可以逐鹿天下。 而现在天幕上既然有兵,那么他们想看看天幕上的兵,和自己的兵有什么区别?有没有自己的部下勇猛。 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个男子,看体型还算健壮,不过相比自己的精兵,只怕自己的精兵一个能打十个。 【早上六点到开封了,到鼓楼了。 两块钱一个的大梁包子吃了,香软可口的牛奶棒吃了。】 只见天幕上,一个铁模具上,串着几个牛奶棒,诱人的颜色,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而且就算那大梁包子,外面也雪白柔软可口,关键里面竟然是肉的。 这…这… 秦始皇看着天上的天幕,他有些震惊。 第2章吃、吃、吃 第3章抡语 第4章抡语(二) 第5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第6章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7章来人,拉出去砍了 第8章我霍去病,今天4点准时闪击匈奴 第9章如何制盐 第10章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我了(一) 第11章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我了(二) 第12章原来这个才囤盐的原因 第13章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第14章被现代化城市震惊的古人 第15章你眼前划过是朱由检 第16章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一) 第17章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二) 第18章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三) 第19章朱元璋:妹子,咱心里难受 第20章吃不上饭的大明,怎么会不亡。 第21章什么?竟然有新大陆 第22章他一个短命的好人和好皇帝 第23章第二位圣人-王明阳 第24章这样的大明该亡。 第25章这样的大明该亡(二) 第26章如果可以穿越,他想弥补大明的遗憾。 第27章给明朝皇帝打分(一) 第28章给明朝皇帝打分(二) 第29章目光所致,皆为华夏 第30章想要,非常想要 第31章有些校长,总想着趁着军训,过一把‘师长’的瘾 第32章大型‘灾难片’《开学第一天》正在上映 第33章各朝也要办一个“幼儿园” 第34章全国文盲排行榜。 第35章高中生的一天 第36章豆腐脑的甜咸之争 第37章没有一个男孩能够拒绝挖掘机 第38章秋粮收割 第39章粮食是一切的根本(一) 唐朝。 李世民和一众大臣看着天幕上的粮食,久久不语,他们多希望这天幕上的粮食是他们大唐的啊! 自他继位以来,整个大唐就接连出现了各种自然灾害。 许多百姓面对着这样的灾害,无力反抗,只能背井离乡去别的地方求食。 他也为此想尽办法,并且让信得过的官员去赈灾。 然而面对不断的天灾,这些都杯水车薪,百姓们也只是微微的喘了一口气。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是没把他们逼到绝境,易子而食。 可是为了活命,还是有很多家庭不得不卖儿卖女,去换来一丝的口粮。 可是他怎么办? 他虽为一国之主,可不是天上的神仙,也阻止不了天灾。 他能做的就是努力保证更多的人活下来,至于其他的只能再想办法。 这个时候,他多么想和天幕沟通,那样的话,他也可以知道红薯和玉米到底在哪里能够得到。 他很想他的百姓,在面对天灾的时候能够有反抗的能力。 明朝。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玉米,嚎嚎大哭。 虽然他知道明朝以后会出现一种高产的农作物红薯,可是他还是忍不住想起他的父母和哥哥,他们就是在朱元璋小时候活生生饿死的。 如果那个时候有这样的农作物,朱元璋觉得他们也不会饿死了。 同时朱元璋想起了前面天幕说到的新大陆,他有种预感,这些农作物应该就是出自那里。 “来人,把标儿找来,朕有要事找他商量。” 看到天幕上的农作物,朱元璋心动了。 他要和他的标儿商量下,如何下西洋,寻找那新大陆,寻找新的农作物。 …… 朱由检一边看着天幕上的玉米,一边派王承恩去寻找。 这是他总结的经验,天幕上有啥东西,就赶紧抄,绝对有大用。 没让他等多久,王承恩就来到了他的面前,和他一起来的还有礼部尚书徐光启,而他手里还捧着天幕上的农作物。 看到徐光启手上的玉米,朱由检非常高兴。 上次他听天幕上说,他这个时候有一种农作物红薯,可以养活一亿人口。 他就派人去寻找,没想真让他找到了红薯。 根据以前种植过的农户的描述,红薯的产量那是极高的,就是不容易保存,哪怕窖藏也很容易坏。 虽然还可以晒成红薯干保存,可是相比传统种植的五谷,还是不太方便,只能作为救灾粮的存在。 现在天幕上又给了一种新的农作物,虽然朱由检不知道这种农作物有没有红薯的缺点,现在有没有传入大明。 可是他还是抱着试的心态,去让王承恩寻找,没想到礼部尚书徐光启哪里竟然有。 “这农作物的产量有多少?”朱由检忐忑的向徐光启问道。 虽然天幕上看着产量很高,在大明也可以种植。 可是朱由检很怕这种农作物不适用大明的气候,产量没有那么高,也怕这种农作物挑地,在很多地方种植不了。 那样的话,这种农作物,在大明这种天灾不断的时期就没有什么作用。 “陛下,玉米这种农作物管理得当的话,能有四五百斤,管理不当的话,产量也很低。这种植物唯一的优点就是怕涝不怕旱,而且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扎根。” (大明时候的玉米产量,网上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一个,不知道对不对。) 什么? 朱由检听到这个产量有点惊讶,虽然他有心理准备,可是看着天幕上的玉米,他还是不敢相信产量低这么多。 要知道上次天幕推荐的红薯,那产量可是轻松上两千斤的存在,怎么到了玉米,产量就这么低了? 朱由检有点不敢相信,两者之间差别竟然这么大。 不甘心的他,接过徐光启手里的玉米,和天幕上的一对比,他就知道原因了。 天幕上的玉米,棒子粗大颗粒饱满,而自己手里的玉米,棒子比较细,而且还没有长到头,两者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朱由检有点失望,不过想到就算这样,相比夏天的其他传统农作物,玉米的产量还是比较高的,他的脸就又露出了笑容。 以前他老是为灾区的百姓吃不饱发愁,现在已经有了天幕上推荐的两种高产农作物,就算这个产量低点,也没什么,他相信明年就可以让他们吃饱了。 而且他听到了徐光启介绍玉米的优点,朱由检坐不住了,现在陕西河南干旱,不正是需要这样的作物。 而且现在天幕上播放种植地区,也正好是大明正在闹旱灾的河南。 不过现在天气已经入秋,种植玉米已经不适合,看来只能明年种植。 今年先种那个红薯,哪怕没有产量,朱由检觉得吃那个红薯藤,也比让那些灾民没得吃好。 当然他更加希望,这红薯在寒冬来临的时候,能够有一点作用。 同时他得赶紧筹集粮食,怎么也得让那些灾民熬过今年这个艰难的冬天。 安排完这一切后,朱由检又想起大明的玉米和天幕上的玉米的产量差别。 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天幕上的玉米产量那么高,而大明的玉米产量就那么低? 不过他还是知道的,这些东西最好交给懂的人去研究。 而现在自己面前的徐光启,不只是军事方面懂,没想到这农学也懂,朱由检决定把玉米怎么增产的工作交给他了。 朱由检相信他不会让自己失望的,就像军事方面他没让自己失望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天幕上的画面一转,一个机器进入了镜头,随后视线又被拉远,好几个机器摆成一字型进入了镜头。 他们一起向前吞着黄金色的玉米杆,连带着玉米一起被吞进了机器。 随后画面又是一转,收割完成的机器,把玉米倒入了另一个车里。 那金灿灿的粮食,看着让人很是安心。 很多古人看到这里都惊呆了。 虽然他们前面也了解过天幕上的百姓对机械的利用,可是他们还是没想到,还有可以收割庄稼的机器。 更加没想到,那机器竟然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就收割了一亩。 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票,各种求 (本章完) 第40章粮食是一切的根本(二) 要知道从古至今,农业一直是靠天吃饭,靠人和牲口劳动,哪怕每天累死,一年也没有多少产量。 就算家庭富裕点的,也不过最多家里养活一头牛,自己种地能够轻松点,也可以多种点地。 而像天幕上,坐在机器上轻松的就完成地里的活,他们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他们觉得,这肯定不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能够享受的,一定是那些老爷们才能享受的。 就算是老爷们,也得是大老爷! 秦朝。 刚才还在吃惊天幕上农作物产量很高的秦始皇,现在看到天幕上的机器更加吃惊。 虽然他作为一国之主,从来没有耕种过农田,可是粮食是国家的根本,他怎么可能没有了解过。 在他的了解当中,大部分的百姓,虽然有金属的耕种工具,可是效率并不高。 一家几口就算是再怎么劳作,也只能混个温饱,哪有像天幕一样,很快的就能完成收割。 秦始皇面对天幕上的机器,非常的渴望拥有。 不管是那军训的战车也好,还是上次的挖掘机,还是这次收割粮食的机器,他都渴望拥有。 如果真的拥有了这些,他相信,他大秦肯定能够传承万世。 同时他把对这种机器的研制交给了墨家子弟,他相信他们肯定能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汉朝。 刘彻看着天幕上的机器,他也非常渴望拥有。 粮食自古到今都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物品。 没有粮食,就没有人口,没有人口,整个国家就发展不起来,这是从古至今的真理。 虽然现在的汉朝经过休养生息,国家逐渐强大了起来,可是外部还有突厥的威胁。 为了铲除这个威胁,刘彻开始对国家的改革,也让卫青、霍去病组织领军队去攻打匈奴。 只是打仗从来是一个很费粮食的活动,而且还会让很多年轻的劳动力死于战争。 就算得到新的土地,那个时候也不一定还有人去耕种,土地也不一定适合人耕种。 如果他有了这种机器,那就不一样了。 攻打匈奴后,攻打下来的很多土地都能够利用上来。 那么攻打匈奴就只是保家卫国,还是利益之争,这样相信有很多大汉子民想去攻打匈奴,或者去开垦攻打下来的土地。 只是自己的国家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这样的机器呢?汉武帝刘彻心里没有底。 他现在才明白,自己和天幕上的世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唐朝。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机器,他感叹大唐和天幕相比农业技术的落后。 在天幕上一炷香的时间就能收割一亩地,而大唐要很久才能收割一亩地。 这样看来,天幕上的机器可以说是神器。 如果他大唐有着天幕上的机器,那么百姓就可以耕种更多的粮食。 遇到灾荒之年,他们也就有了抵御能力。 虽然现在大唐达不到天幕上的那种技术,不过他相信,他大唐的能人异士可以想办法改变现在的农业技术。 就算达不到天幕上的水平,也可以提高现在的水平,让耕种的百姓更加的轻松。 宋朝。 沈括正在整理着民间的智慧,当天幕显现出玉米收割机的时候,他很是兴奋。 这种机器,简直是农民的神器。 他开始专注的看了起来,以期望自己能够看出点什么,也好制造出类似的东西。 他也希望自己身边的百姓,能够使用这样的机器。 明朝。 朱由检送走了徐光启,委托他研究改进玉米的产量。 并且在看到天幕上的机器的时候,还委托他招募人手改进现在的耕种工具。 朱由检的期望并不高,哪怕比现在使用的农具好一点,他就会支持。 徐光启也是一个行动派,他前脚刚出皇宫,后脚就开始招募人员。 甚至还拿着朱由检的圣旨,去划分了一份官田,进行玉米的培养实验。 这个时候参加过会考,并知道自己落榜的宋应星,正准备回家。 看到徐光启贴出的招募信息,他心动了。 他明白自己就算回家,以后最多在族学里谋一个教书先生的位子。 就算再进一步,找找关系,也不过是在哪个县谋一个教谕身份。 可是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这次落榜他也想明白了,既然自己不适合科举,那么就努力把自己喜欢的好好整理下。 现在这个招募信息正合他意,不仅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还能接触自己喜欢的。 他很是高兴的报了名,就等着招募后给的招募结果。 清朝。 李鸿章看着天幕上的玉米收割机,这种东西,他访问美国的时候看到过。 不只有玉米收割机,还有小麦收割机,甚至其他的一些农用机器。 他看到的时候,感到非常的新奇,也感受到了大清到底有多落后。 只是他没有想到,能够在天幕上看到。 他很是期望知道这天幕上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也想了解天幕下的世界摆掉那些吸血鬼没有? 他还想知道这个国家站起来了吗?如何站了起来。 他知道他是罪人,可是他也期望这个国家能够发展起来,能够大声的和西方说:“不。” 【长城被挖掘机拦腰‘斩断’?2人被刑拘#长城#历史古迹】 画面中蜿蜒像巨龙一样的长城,竖立在群山当中。 只是随着镜头的拉近,一个巨大的豁口出现在人们眼前。 看天空上的字幕,这巨大的豁口竟然是人为的。 而且使用的机器就是前面那个娃娃看的挖掘机,而且竟然两个人就能破坏那抵御外族的长城! 《无殇:一个奇迹被损坏着实让人心疼,但是已经破坏了,就让它变成路吧。修筑长城的初心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破坏也是为了方便人民,重新修筑并不能使它完整,反而会变得突出!》 《水煮蛋:说实话孤陋寡闻,我真不知道这是长城,应该要给附近村民普及或者立个标语[微笑]》 《橘子:外人可能不知道,当地人会不知道吗[捂脸]》 《平安喜乐零食:弱弱的问一句,明长城是什么意思?》 (本章完) 第41章什么?长城被挖断了 第42章左宗堂:晚晴最后一块硬骨头 第43章抱着必死的决心,只为收复旧山河 第44章历史中短短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第45章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 第46章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二) 第47章末代皇帝:从皇帝到百姓 第48章末代皇帝:从皇帝到百姓(二) 第49章末代皇帝:从皇帝到百姓(三) 第50章考试前vs考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