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潢贵胄 骄阳当空,演武场上。 “嘡啷”一声脆响,雁翎刀被红缨长枪磕飞,坠入绿草丛内。 倏地寒光闪烁,一柄青钢剑冷气袭肤,斜指而来,刺向握枪的壮汉。 壮汉掌中长枪草蛇伏线,红缨炸裂,须顷间抖出三朵花影,招数未及用完,青钢剑便拖着一抹芒尾,狼狈地落去了远方。 “承让!”壮汉合枪于怀,气定神闲,抱拳说道。 对面站立二人,看着空空如也双手,露出一脸比哭还要难看的笑容:“周师傅好本领,佩服佩服!” “雕虫小技,两位缪赞了。”壮汉虽布衣芒鞋,却精神饱满,气血盈润,威势凛然。 “好!”旁近大树下,一名少年从折背椅上站起,声音朗朗:“周师傅枪法精妙绝伦,神鬼莫测,当真世所罕见。” 壮汉急忙转身,叉手行礼:“燕王殿下过奖,草民万不敢当,草民不过习得几路粗浅功夫罢了,哪值王驾如此盛赞。” 说话少年头戴白玉攒宝冠,金色绸带轻飘,穿着银色氅子,腰悬螭龙佩,生得唇红齿白,俊美非常,他嘴角噙一抹笑意:“周师傅何必自谦?陕西大侠铁臂膀的名头天下晓喻,所会又怎么可能是粗浅功夫!” 壮汉姓周名侗,表字光祖,铁臂膀乃是他的绰号,此刻闻言脸上不由一红,再次行礼道:“燕王,侗虽略有薄名,但真论起武功来……东京城皇宫朝堂,超过草民者,恐怕不知凡几。” “皇宫朝堂?”少年收回目光,露出思索神色,负袖微微沉吟。 “王驾,正是皇宫朝堂。”周侗谨慎应道,眼前这位燕王乃神宗皇帝第八子,当今圣上之弟,名为赵倜。 前些时日对方专门派人去华山寻他,礼数周全请来东京,入府后却无旁事,整日里演武比试,叫他心中十分疑惑不解。 “王驾,京畿之地卧虎藏龙,禁中大内,擅出能人异士,草民虽也算枪棒娴熟,但与其相比,实在自叹弗如。” “周师傅的意思是宫中出高人?本王怎么不知,你且说来听听。”赵倜一双凤目微微眯起。 周侗道:“王驾,当年与老王经略相公收复河潢的大宦李宪,还有后来领军一方的王中正,方仙看,都是闻名于世的武道高手!” “李宪……是童贯的干爹,先皇时五路伐夏的统帅李宪吗?”赵倜脸上若有所思。 “王驾,草民不识童贯,却知李宪,正是先皇神宗之时,统领五路大军讨伐夏佞的大宦李相公。” 赵倜颔首,内侍李宪因为才能出众,被神宗皇帝重用。这一朝自太宗时起便有宦官走马差遣的习惯,神宗之时,最受器重的宦官便是李宪。 五路伐夏是继太宗皇帝雍熙北伐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李宪不仅参与其事,更被任命为五路统帅,掌有节制诸路之重权,可见其得宠程度非同一般。 “李宪出宫较早,我不晓他有何本领,莫非周师傅知道?”赵倜抬头向上看去,天空中一只飞鸟浮翅掠风,恍如云织,轻盈地落在绿树梢顶。 “李大宦武功深不可测,当年不禁威震河溯北地,西部诸州也未遭一败,不过他身在朝堂,于江湖只属路过,但惊鸿一瞥之下,却留下了赫赫不灭威名。” “噢?”赵倜双眉一扬:“李宪居然这般厉害?我对他私下的手段并不了解,他从哪里学得如此本领?” “王驾,难道不是宫中所学吗?”周侗闻言一愣,露出疑惑目光。 “宫中?”赵倜缓缓摇头:“宫中有什么厉害武艺,大抵寻常的外门枪棒拳脚罢了,内功都没得见,一些侍卫人等带艺入宫,并非禁中所授。” “王驾,这……”周侗眉头皱起,欲言又止。 “本王好武,此番请周师傅来就是想你久留府内,日日切磋,有话但说无妨!”清风拂过,赵倜袍角吹动,恍如堆雪。 周侗小心翼翼道:“江湖传说,当年太宗皇帝潜邸之时曾奉命南征,路上遇到江湖门派,绿林世家便顺手荡平,收取许多武学秘籍,初存于晋王府里,登极大宝后都带入了禁中大内。” “嗯,当真?”赵倜一怔,他生长宫廷十几年,从没听说这件事情,饶是自小就变着法子学武,打听各种武道本领,却也不知此事。 “草民,确实听过……不敢胡自编造妄言。”周侗斟酌说道。 赵倜沉默了几息,面无表情,转身缓缓朝演武场外走去,直出十余丈后才道:“周师傅先行休息,下午随同本王大相国寺吃茶。” “是,王驾。”周侗望向对方背影,不知为何,明明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可见其衣白似云,袂若凌雪,竟有种说不出来的落寞孤独之感。 赵倜慢慢前行,心中却在思索周侗话语。 他当下十六,去年四月离开皇宫在外开府,封号从原本的东平郡王晋为燕王,自此独自过日子。 之前十几年的宫内生活,他几乎将大内禁中的藏书之地翻遍,刀剑拳谱确实存有,但都不是特别厉害的东西。 正因如此,他才派人将周侗请来,记忆中这位陕西大侠铁臂膀是这个时代的武功高手,假以时日便是武道的天花板,他需要这样的人在身边助力,毕竟未来他打算做的事情太多。 可却没想对方十分自谦,还说皇宫出高人,当年太宗南下扫荡江湖绿林,将很多武功秘籍藏在了宫内。 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信息。 周侗没道理信口胡诌,那就该是江湖果有传闻,这传闻总不会空穴来风,必有一定缘故,自从他穿越这个时代,事事皆在掌握,首次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不禁生出一种古怪异样之感。 他是穿越者,原本神宗皇帝八子幼时重病,合该早殇,而他恰逢其会穿越至此。 因为前身兴趣使然,他对宋朝历史十分熟稔,可这也叫他有些心烦。 就宋而言,眼下并不算个好时期,未来走势堪忧。 还有不足一载,太皇太后高滔滔薨世。 还有七年,哲宗赵煦宾天,向太后力主端王赵佶继位,就是后来的道君皇帝宋徽宗。 徽宗在位期间,各路烟尘不断,大小造反几十起之多。 还有二十七年,梁山贼寇揭竿作乱。 还有二十八年,方腊明教举事江南。 还有三十三年,女真金兵南下。 还有三十四年,东京城破,二帝北狩不返,宗室上至诸王,下至子弟,全部受押同行,沿途伤死无数。 可以说未来危机重重,到老都不消停,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他想做个逍遥王爷都难。 那就只好谋算办法,思虑对策。 哲宗无后,兄终弟及,可他熟知历史,彼时向太后力排众议,独相章惇连举数人,又言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都不能够改变赵佶最后登极。 端王赵佶的母亲陈氏出身掖庭御侍,乃向太后一手提拔,视为心腹,向太后亲子亲女幼年夭折,再无所育,所以陈氏死后,其一直视赵佶为己出。 所以哪怕年龄略长,但有嫡传嫡无嫡传长这条路,亦不好走通。 嫡还好说,没有争议,至于长,前朝后世,历史之上,曾无数次证明,是靠不住的! 既然如此,是准备陈桥兵变,还是筹谋烛影斧声? 是先手假造个金匮之盟?亦或确实没有承位,那等女真南下,提前逃出东京,弄死赵九,以近宗亲王之名聚兵? 赵倜觉得都不易,这一切的前提要先掌握莫大权利,但皇室爵位遥领远授,碍祖宗礼法,难得入朝为官。 宗室难以科举、不可从军、不授朝官,除非皇帝特谕开口,可哪个皇帝会做这种事情?大宋开朝之初,就算宗正寺卿,判寺事这种管理宗族的官职,都叫赵普与其弟赵安易担任,不以皇族之人任之。 亲近向太后无用,他思索之下,便靠向了太皇太后高滔滔,虽然爵位遥授,他也须晋升,勘高身份,将来才能更好行事。 并非每一名皇子都会封为亲王,神宗皇帝已经不在,他们这些神宗的子嗣只算近宗,而不是当今天子的直系,封伯封公封郡王者大有人在。 燕王是大国王号,本该是神宗十二子莘王赵俣将来晋升的封号,但他抢先一步,是如今近宗诸亲王中,唯一的大国封号。 虽然赵倜知道,亲近高滔滔会得罪赵煦,尽管小皇帝此刻没表现出来,但太皇太后高滔滔去世之后,小皇帝是必要来一盘清算的,不说如今朝中执政的旧党,甚至都险些废掉高氏的太皇太后称号,将其贬为庶人。 不过他于此已有应对之策,倒是没有太过担心。 他穿越之时三岁,如今一十三年过去,期间他学习武艺以为防身强体应变。 谋算是非,为将来一问至尊之位。 出宫后,他暗结坊间帮会势力,打算荡平东京城市井街市,在地下控制整座京畿,若异日大事不遂,说不好兵行危招,走一步险棋。 本以为凡事不出掌握,怎料今日周侗讲出这样一番话来,这种事情后世没有记载,且并不合乎常理,太宗皇帝曾搜罗江湖武学,藏于宫中,怎么想都有些匪夷所思! 赵倜回去书房,坐在椅上沉思足足一个多时辰,看着太阳过午,这才起身换了套简单服裳,朝门外走去。 他有在大相国寺喝茶的习惯,并非寺内,而是正门对面的东京老字号丁家素茶馆。 出门唤了声,廊角阴影处闪现一名古铜皮肤,脸庞棱角分明的青年:“王驾,现在出发吗?” 赵倜点头:“叫上周师傅、苏大、鱼二同往。” 青年名为白战,与苏大鱼二都是赵倜亲随,领命忙去传信。 片刻之后几人出府,一路只做步行,穿街过道,往东门大街方向而去。 待到了东门大街路口,望见相国寺轮廓之时,前方忽然变得拥堵,隐隐有打骂声音传来。 “公子,这……”白战询问。 “过去瞧瞧怎么回事。”赵倜淡淡说道。 几人走上前面,分开人群,看见一片空场,竟是五六个泼皮在踢打一老一少,地上竹筐碎裂,里面果子散落到处都是,老少正拼命用身体保护。 另有几名泼皮持着弹弓、吹筒、粘杆等物,在后方叫好,其中为首者生得刀条脸型三角眼,神色奸滑,手拿一只滚圆鞠球,喊得声音最响。 叫到兴奋之时,他使力将手中鞠毬朝老少打出,却不料掷得有些高,竟然直奔赵倜等人而去! 第2章 狠狠惩治 第3章 横生枝节 第4章 威慑六贼 第5章 北乔峰,南慕容 第6章 天龙?天龙! 第7章 辟邪巷 第8章 北地无敌 第9章 葵花宝典 第10章 一阴指 第11章 十二年前秘事 第12章 刺客乱军 第13章 道理只在枪棒之下 第14章 闯府闹宴 第15章 大闹端王府(求追读) 第16章 颇有收获(求追读) 第17章 危言耸听 马车不紧不慢,过了东华大街,顺着潘楼街到达太康大街交汇处,已经望见了皇城。 宋朝皇城历朝历代最小,即便徽宗之时加扩了延福宫,又建艮岳,算是皇庭一体,可还是比不上前朝的那些皇宫恢宏雄伟。 车子驶出太康街,就到了皇城边上,接着拐过东角楼,没至宣德楼的位置有一座大门,庄严肃穆,是供平日进出的左掖门。 赵倜下了车,叫白战等人去路对面等候,与守门禁卫打了招呼走入进去,一路穿行大庆门,宣佑门,向北再途经数座殿堂,跨过拱辰门后就进入了内庭。 赵倜打算先见母亲邢贵妃,毕竟就他这么一个儿子,他在外面自由,邢贵妃却难得出宫,日里守着宫廷过日。 来到邢贵妃所在的安福宫,守门听差的小宦官见了露出一脸喜色,迎上前去:“殿下回来了。” 赵倜点头,小宦官引路,片刻就进入宫内,只见邢贵妃正在与人聊天,细一看却是郭婕妤,郭婕妤也是神宗的妃嫔,两个关系不错,时常走动。 邢贵妃生得端庄美丽,性格极好,当时颇为受宠,被向太后不喜,若非有赵倜这个独子在,不过淑妃品级,须待二十几年后徽宗封赏前朝宫人时方晋为贵妃。 赵倜上前请了安,邢贵妃欢喜,拉他坐下说话,好一阵嘘寒问暖,又询问入宫何事。 赵倜如实说了,一看母亲,二去瞧望太皇太后,有些事情问询,邢贵妃嘱咐定要谨言慎行,不得逾矩,盘桓半个时辰左右,才起身离开。 出了安福宫之后,赵倜直奔慈宁殿,慈宁殿是太皇太后高滔滔的居处。 这座殿较其它诸宫都宽阔些,门前伺候的宦官宫女也多,看到赵倜过来,行礼询问:“燕王来探望太皇太后吗?” 赵倜点头:“太皇太后可有政事处理?” 宦官答道:“今日无事,不过身体欠安,卑奴去给燕王通传一声。”说着快步朝大殿走去。 片刻之后出来,将净拂往袖弯处一拢:“太皇太后宣王驾进入。” 赵倜微微一笑,殿门前一名小宫女过来带路,直接进入殿中。 这殿乃是组合格局,内里既有正殿,也有处理政事、读书、就寝的侧殿。 小宫女将赵倜领到一处侧殿旁:“太皇太后于内读书,吩咐殿下直接进去便好。” 赵倜颔首,随后走入殿内。 只见里面装饰极为朴素,一点都不奢华,多是书龛文房之类,没有半件珠光宝气物品,最里一张雕花长案,后置宽大榻椅,椅上坐着一名穿纻丝纱罗大衫,着深青织金云龙纹霞帔的妇人。 妇人容貌雍容华贵,典雅大气,虽然岁龄其实已经不小,但却依稀可见当年风华绝代之痕迹。 赵倜看向妇人,正是英宗的皇后,神宗亲母,眼下临朝听制的太皇太后高滔滔。 她手上抚着本厚重书册,脸色似乎有些不太好,白里泛着淡淡青色,气息有些促浊。 赵倜知道,就在今年高滔滔便会去世,如今恐怕已是什么隐疾病症开始发作起来。 “大娘娘,孙儿给大娘娘请安。”赵倜行礼。 高滔滔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厚书放到案上,然后上下打量起赵倜。 “八哥儿今日怎想着过来看老身?” 赵倜闻言摸了摸鼻子,这位皇祖母语气有些不善啊。 他从小亲近这位,即便多是为了自身考虑,可毕竟这位也是亲祖母,虽说天家无亲,但大宋的宫廷还算较有情味,不像别的朝代那么冰冷,毫无半点人情可言。 皇帝在宫内基本以我相称,不会像朝上那般自呼为朕,子女们私下也都叫爹爹,不会叫陛下官家之类。 皇后是娘娘,太后是大娘,太皇太后是大娘娘,别的妃子什么可以呼唤品级,或者称呼几姐,因为娘娘只有一个,即便亲母也不能唤这个字眼,但可以换称为母亲。 “孙儿每日都想进宫给大娘娘请安,只不过外面不像宫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用操心旁事,外面总得维持一大府人的生计,但能抽得出身,孙儿这不立刻就过来给祖母问安了……”赵倜一副愁眉不展。 “哦?”高滔滔神色微霁:“知道独自生活的艰难了?” 赵倜苦笑:“艰难,艰难,想孙儿一个人主持王府便这般不易,大娘娘多年来主理后宫,又再兼顾天下,该是何等的殚精竭虑,费力劳神。” 高滔滔看着他,脸上露出些许笑容,道:“不说老身,你又未娶妃子,其实哪里来的许多事情。” 赵倜摇头,愁眉不展道:“大娘娘不知啊,这外面和宫中不同,若只是游玩还好,真久驻市井民间,便见得繁琐操劳,事无巨细,还须得防范。” “近宗首枝自与宗室不同,宗室于外开府多年,早习惯外方生活,近宗都是第一次出去度日,肯定会有所不适。” 赵倜用力点头:“大娘娘,这外面其实危险得紧呢。” “八哥儿不许胡说,大宋治下乃是清平世界,东京城身为都城,更是治安良好,哪里危险了?”高滔滔皱眉道。 “大娘娘是不知晓,外面泼皮无赖不少,更有帮会勾连当营,抱团成党,很是吓人呢。”赵倜道。 “王府有侍卫,你又有皇城司的人跟着,而且你不是从小习武吗?人家读书时你舞抢弄棒,总有些效本领吧,难道还怕一些鼠类不成?”高滔滔疑惑道。 “大娘娘,你也知孙儿习武,可孙儿武艺实在不高,真遇见亡命之徒,人多势众,就难敌喽。” “京城哪里来的亡命之徒,还人多势众?少要危言耸听!”高滔滔摇了摇头。 这个孙儿自小说话夸张,她每每不愿揭穿,谁叫对方和她亲近,讨她喜欢呢。 不像那个官家孙儿,低眉顺眼,循规蹈矩,自家难道不知他在伪装吗?身为官家,他伪装什么,又图谋什么呢? “大娘娘,不是的,不是的,怎么会是危言耸听呢,大娘娘莫是忘了还有鬼樊楼吗……”赵倜察言观色,洞悉高滔滔心中想法,急忙摆手说道。 第18章 询问三库 第19章 大宋天宫宝藏 第20章 古之名剑 第21章 天一生水之一阴指 第22章 理直气壮 第23章 幻阴指成 第24章 谋事先机 第25章 风雨提灯,南下大理 第26章 马蹄香幽 第27章 适逢其会 第28章 你的剑练错了 第29章 剑惊四座(求追读) 第30章 下崖,下崖!(求追读) 第31章 琅嬛福地 第32章 这是贱内 第33章 凌波微步 第34章 再次相见 第35章 江南追杀 第36章 厅内箭影 第37章 又生变化 第38章 南海鳄神 第39章 四大恶人 第40章 葵花真气浮生剑 第41章 剑法初成(求追读) 第42章 打通任督二脉(求追读) 第43章 一阴一阳 第44章 天龙寺 第45章 太祖长拳不对劲! 第46章 谋算天龙寺 第47章 带走黑玫瑰 第48章 大轮明王 第49章 北返中原 第50章 入宫,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