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至陈桥 大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三。 一支由数万精锐组成的大军,正有序的行进在开封城外。 这支大军从壮阔的开封城内开拔,而他们的目标乃是千里之外的北地。 哪怕时不时呼啸而来的寒风,足以令每一位手持利刃的士卒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但在军中各级将校的指挥下,数万士卒始终未改坚毅的面庞,他们紧握着手中的兵刃,列阵如林,似狼前行。 单单从这支军队行军时的军容就可以看出,这支数万人的军队,定是当世有数的虎狼之师! 事实也是如此。 这支军容整肃的精锐,在当世有个响亮的的称号——大周禁军! 当年周世宗在位时,为了完成心中大志,曾对大周的禁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周世宗一方面大力起用年轻将领,裁汰禁军中的老弱病残,并召募天下豪杰,精选骁勇,将各地藩镇军队中的善战之士,尽皆选入禁军。 “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 史书中的这句话,便是对周世宗的这番改革措施最中肯的评价。 可以说当世若谁能完全掌控这支禁军,旁的不敢说,至少在大周境内,那人是有颠倒乾坤的能力的。 望着周围徐徐前进的精锐,御马北行的赵德秀收回了若有所思的目光,耳听不如所见,当史书上只是寥寥数语介绍的精锐,被自身亲眼所见时,那种内心中油然产生的震撼感,是难以言表的。 怪不得当禁军改组完成后,周世宗甚至都想直接收回燕云十六州。 而这番不足为外人道的震撼感,让赵德秀的内心升起了另一番异样的情绪——亢奋! 能让一位年方十五的少年,产生这种情绪的理由也很简单。 目前掌握着这支可颠倒乾坤的虎狼之师的不是旁人,正是大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而他更是赵德秀的父亲! 有父如此,夫复何求? 更何况身为穿越者的赵德秀知道,眼下这支精锐是为何出征。 望着远处越来越近的一处驿站,赵德秀刚刚从传令官的口中得知,今日他们这支大军就要暂时驻扎在那处。 而离那处驿站越近,赵德秀的内心就愈加亢奋。 那处驿站名为陈桥驿! 几片雪花适时的飘落在赵德秀肩头,伸手拂去肩上雪花的同时,赵德秀抬头看了看阴沉如墨的天空,他意有所指的低喃道: “天气愈发寒冷,正是添衣之时!” ... 数万禁军的行军速度并不慢,在傍晚之际,这支精锐就行军到了陈桥驿。 在抵达目的地后,跟随大军出发的大量民夫,就开始自发有序的搭建起简易的营垒。 而数万精锐并未放松,哪怕就在开封城外不远处,他们亦在将校的指挥下列阵在外,提防着那哪怕万一的危险。 这次出征是听闻北境遭受了契丹大军的侵犯,世人皆知契丹大军素善骑军,当下又正值隆冬黄河有结冰的可能,万一契丹趁此天时千里奔袭至开封城外,没有列阵的步军是根本难以抵挡的。 燕云十六州未复,中原就是如此被动。 赵德秀带领着一干家人越过一重重兵围,顺利进入了数万禁军拱卫的核心区域。 身为大军主帅的长子,赵德秀有这种特权并不为奇。 一向重视家人的赵匡胤,早早的就划出了一块区域,让他的家人可以好好歇息。 当赵德秀带领着家人来到搭建好的帐篷外时,在简单的检查一番后,他方才转身对着身后的一辆马车上轻声唤道: “祖母,寝帐已到,可以下车歇息了。” 被赵德秀唤作祖母的,正是后来宋初有名的杜太后。 有些史书记载在这个时间段,杜氏尚处于开封城内,这应该是后来史官的有意为之。 赵德秀心中很清楚即将发生的大事是什么,而赵匡胤并非穿越者,对即将实施的凶险之事,心中定无百分百的把握。 在这层考虑下,赵匡胤一个重视家人的人,怎可能将家人留在开封城内? 至于后世史官为何故意记错,道理也很简单——家人在城,才更能体现出即将发生的大事,不会是赵匡胤的提前谋划。 听到赵德秀的轻唤后,马车中有一位老妇人应了一声,而后就在婢女的搀扶下缓缓走下了马车。 赵匡胤的母亲杜氏,并非寻常百姓出身,她乃是前朝太师之女,出身书香门第。 而前年因赵匡胤之功,杜氏更被周世宗册封为南阳郡太夫人,享尊容地位。 这般地位的妇人,哪怕珠容已衰,但她的身上却自带一股贵气及威严。 面容肃穆的杜氏在经过赵德秀身前时,看着身前的这位长孙,她轻微点了点头: “二郎及三郎不在,今日辛苦留哥儿了。” 杜氏口中指的是二郎及三郎分别是赵匡胤与赵匡义,后世很多人不清楚,赵匡胤并非是杜氏的长子。 只是杜氏的长子赵匡济早逝,赵匡胤这才成为了目前赵家的族长。 “祖母言重了,父亲及叔父公务缠身,孩儿为父亲长子,自当承担起侍奉长辈的重任,不敢言苦。” 赵德秀的祖父赵弘殷在世的儿子并非只有赵匡胤及赵匡义,还有一位四子赵匡美。 可赵匡美当下年纪比赵德秀更小,故而这照拂亲人的重任,自然落到赵德秀这事实上的长子嫡孙身上。 杜氏出身名门,一向看重家风伦常,故而赵德秀与她就算关系亲昵,在外人面前赵德秀还是一副执礼甚恭的模样。 “你大病初愈,也莫在寒风中久立,早些歇息吧。” 赵德秀的知礼,让杜氏很是满意,说完以上那句话后就在身旁婢女的搀扶下进入属于她的寝帐中。 而等到杜氏入帐后,后面的马车上又陆续下来几人。 看到那几人走到身前,赵德秀的脸上自然的流露出轻松的笑容,这副笑容是他在面对杜氏时并未有的。 这几人除去赵德秀的小叔父赵匡美外,还有这赵德秀的继母王氏及两位亲弟——德昭,德芳。 王氏虽为赵德秀的继母,可一向心善的她,在嫁入赵家后一直将赵德秀视若己出。 什么人对自己真的好,接收了前身全部记忆的赵德秀,心中清楚的很。 王氏在来到赵德秀身前后,看着赵德秀被冻得通红的脸庞,她不禁怜心大起,她连忙将怀中的小德芳交到一旁的乳母手中,然后就亲自脱下身上的皮袄盖在赵德秀的身上。 “你的身体刚刚有所好转,不要再受凉了。” 王氏身材高挑,加之赵德秀的身体尚未完全长开,她的皮袄正好能覆盖住赵德秀的身体。 再说完这句话后,王氏又紧跟着低声对赵德秀安抚道: “你不要再与你父亲怄气了,你知道的,你父亲从小到大最疼的就是你。” 王氏的举动及言语,让赵德秀感受到一阵暖意。 看着眼前慈祥的王氏,再看着身前尚幼的两位弟弟,赵德秀心中的一个想法愈发坚定。 “母亲勿忧,孩儿尚有件事要做,待做完后会好好休息的。” “大兄大兄,是何事呀?” 尚未十岁的小德昭,一脸好奇的看向他这个一向敬重的大兄。 小德昭稚气未脱的话语,引得赵德秀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随后赵德秀又捏了捏幼儿赵德芳的粉嫩脸蛋。 赵德秀并未作出回答,在对着王氏行了一礼后,他的脚步已经朝着前方迈开。 赵德秀的目的地是数万精锐拱卫的中军大帐,在朝着那处走去时,他的脑海中浮现起史书对他身边至亲的记述: “太祖赵匡胤,暴崩!” “皇后王氏,盛年病逝!” “武功郡王赵德昭,惊惧自杀!” “赵德芳,英年病逝!” 呵。 此去何事? 既为嫡长,当为自身,为他一脉搏一个太平未来! 第二章 速唤吾儿 第三章 兵变之夜 第四章 诸军齐呼皇长子 第五章 勇夺黄袍 第六章 疾驰回京 第七章 新的任务 第八章 设计诱擒 第九章 旧朝终声 第十章 满殿皆惊 第十一章 争斗伊始 第十二章 张德钧是哪位 第十三章 今日之恩,来日必报 第十四章 赵匡胤的担忧 第十五章 用魏仁浦,教皇长子 第十六章 你还敢出现在老夫面前 第十七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十八章 赵普与魏仁浦的交锋(求追读!) 第十九章 赵德秀的危机感(求求追读!) 第二十章 看谁折服谁 第二十一章 汝当为太子 第二十二章 王皇后的愤怒 第二十三章 这扑面而来的关怀呀 第二十四章 你可知,我已不是我 第二十五章 惊觉赵光义野心 第二十六章 大宋不允许有高演(求追读!) 第二十七章 天下,不应该是这样的(求追读!) 第二十八章 臣愿助殿下成事 第二十九章 魏公一动,惊了皇城 第三十章 赌徒卢多逊 第三十一章 我的名字,你也配叫? 第三十二章 受气的杜太后(跪求追读!) 第三十三章 皇长子就是礼法!(求追读!) 第三十四章 嘚瑟的石守信 第三十五章 禁军大营,我来了 第三十六章 禁军营中,来了位英武的少年 第三十七章 不被重视的呼延赞 (求追读!求月票!) 第三十八章 以尚武风,安众豪杰 第三十九章 三箭降呼延 第四十章 幕府草创 第四十一章 北方有个萧妹妹 第四十二章 他喜欢腿长的 第四十三章 真太子妃也 第四十四章 魏府会谋 第四十五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 第四十六章 愿效唐太宗(求追读!求月票!) 第四十七章 十日三诏 第四十八章 太原郡侯,你来说说看 第四十九章 人君之气宇 第五十章 对赵匡胤的攻略